簡介
內容簡介
目前在台灣關於村上春樹的研究現況雖然是琳瑯滿目,但這些中文論述都偏向零篇單札或感性隨筆,並沒有較完整的中文論著,因此距離解讀村上春樹的世界還有一大段距離。故本書欲借村上的小說世界來建構一個有機的「村上春樹」;透過其小說的寫作手法、語言風格、人物心理和情節結構等方面,勾勒出「村上春樹」的具體面貌,進而知 悉其所以吸引人之處,而如此吸引力的背後又是如何與人的心靈何社會脈動有著相同的頻率。
此間採用小說的基本元素:意象、人物、情節和主題等為媒介,以「文本分析」和「文獻探討」為大要,再輔以精神分析和結構主義的方式來探討。本書的章節架構包括:緒論、意象與寓意、人物形塑、情節結構與時空背景、主題意識及結論。
章節
- 出版緣起(p.i)
- 序(p.v)
- 第一章 緒論(p.1)
- 第一節 村上春樹小傳(p.4)
- 第二節 村上春樹的創作觀(p.11)
- 第二章 意象與寓意(p.19)
- 第一節 比喻的圖像(p.22)
- 第二節 重複使用的素材(p.32)
- 第三節 運用既成文本(p.49)
- 第三章 人物形塑(p.73)
- 第一節 人物類型(p.74)
- 第二節 人物心理的刻畫和層次(p.92)
- 第三節 形象意義(p.107)
- 第四章 情節結構與時空背景(p.125)
- 第一節 情節結構(p.126)
- 第二節 時空背景(p.142)
- 第三節 敘事手法(p.155)
- 第五章 主題意識(p.173)
- 第一節 時代氛圍(p.175)
- 第二節 都市與人(p.190)
- 第三節 人生的入口與出口(p.203)
- 第六章 結論(p.227)
- 第一節 小說的「氣氛」(p.228)
- 第二節 「村上熱」持續發燒之由(p.237)
- 第三節 《黑夜之後》補述(p.248)
- 參考書目(p.257)
- 附錄:村上春樹中譯作品(時報版)和日文版對照表(p.267)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羅佳琦
宜蘭羅東人,一九六九生,羅東高中,輔大中文系畢業,佛光文學研究碩士。現任宜蘭東光國中教師。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